13788103312
东兴信息网  
  • 东兴信息网 京族“靠海吃海”的半自然经济

    东兴信息网,发表于:2010-9-3 20:26:54

  •   京族人世代以捕鱼为生,在迁到京族三岛一带定居之前,近海捕捞就是我国京族人的祖先最为主要的生计来源。根据京族地区各族村民的口述资料及相关的文字记载,一般认为聚居在我国广西东兴市江平镇沿海一带的京族人是从十六世纪开始陆续从越南的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迁入我国境内的。据被当地人认为最早迁到我国京族地区的刘、阮两姓族人的追述,他们的祖先原来住在越南的吉婆,后来迁到越南涂山沿海以捕鱼为生,因追捕鱼群来到巫头岛,看见岛上荒无人烟,周围又有较好的渔场,于是决定在此地定居 。

      京族人祖先早年定立的乡约以及有关哈节的传说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京族人的经济生活。万尾村京族人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订立的乡约中就曾有如下记载:“承先祖父洪顺叁年贯在涂山,漂流出到……立居乡邑,壹村贰村,各有亭祠。”乡约虽未明指,但以其上下文来看,“漂流”应是捕鱼或追鱼所致。万尾村京族人有关哈节节期的传说反映了京族人“靠海吃海”的艰辛和对生活的种种愿境。万尾村京族人的哈节从每年农历的六月初九开始举办。关于这个日子的选择,在当地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说的当年万尾村人的祖先在万尾岛上定居不久,有一年天气恶劣,风大浪急,渔民根本无法出海捕鱼,生活十分艰难,村民于是向镇海大王及众位神仙祈祷,求其保祐大海风平浪静,并许愿说如果出海有好的收成,一定会感谢众位神仙的恩德。到了六月初九这一日,神仙果然显灵,万尾岛附近海域风轻浪静,村民出海捕鱼大获丰收,村民为此感激不尽。为了感谢镇海大王的护祐,每年到了六月初九,万尾村京族人都会用最好的鱼虾来供奉镇海大王及其他神仙,并用最虔诚的歌声来赞美他们。

      1949年以前,渔业生产是京族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关的调查表明,1949年以前江平一带绝大多数京族家庭每年的生活费用中约有70%以上依靠捕鱼 。调查表明,巫头、万尾等“缺田少地”的村寨,由于当时农业的产出较少,又无其他经济来源,渔民家庭收入的九成以上来自于捕鱼。由于受交通条件所限,京族地区的大部分鱼产品不能远销,因而价格较为低廉,好的鱼可以卖到三两角(仙)钱一斤,差一点的往往只卖一角几分钱。因此,尽管鱼产颇丰,但京族人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

      京族渔民家庭的经济开支,主要用来购买粮食。因为大米、玉米、红薯、木薯等粮食作物,除恒望、红坎、山心等地之外,其他地区的京族人几乎需要依靠从外地买入。一些老人村民说,当时京族人的生活,单一个“饿”字就足以概括。至于住屋、衣服等,一般的京族人家都是因简就陋、“得过且过”。低矮、潮湿的木板房是京族人家最常见的住屋,几无高宅大院。一年当中能为每位家人添置一套新衣的家庭,在京族地区往往是凤毛麟角,只有极个别富裕家庭才能做到。据一些村民回忆,当时很多京族人常年只穿一套衣服,下海时就脱下包好放在船上以免被海水打湿,上岸时再穿上。

      江平镇是1949年以前京族地区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当时万尾、巫头、山心、潭吉等地的京族人出卖渔产、购买粮食及基本生活用品,都要涉水数十里赶到江平。由于“水期”(汛期)因时而异,有些时候卖鱼的人需要半夜三更便起程,因错过退潮时机而为海水阻隔甚至于溺死者时有所闻。

  • 回复
回复标题
回复
验证码 5GGE     现已启用安全审核机制,管理员审核后可见。
  仅限注册会员回复,请先 登录系统
栏目直达:东兴信息网

www.538100.cn©东兴信息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桂ICP备07003839号-4   桂公网安备45068102000016号
东兴信息网,东兴市房产信息,东兴供求信息,东兴人才网,东兴红木批发市场,东兴旅游画报,东兴企业名录,东兴知道,东兴论坛,东兴网,东兴热线,东兴市生活信息免费发布平台
东兴信息网(www.538100.cn)联系人:黄先生13788103312 | 营业时间:09:00-17:00(周一至五) | 营业地址:东兴市新华路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