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88103312
东兴信息网  
  • 东兴信息网 从传统仪式到文化精神

    东兴信息网,发表于:2010-9-25 11:33:54

  •   【摘要】哈节作为京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从产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节日内容的精髓。哈节的各种仪式,表现了京族丰富的文化精神。哈节寄托了京族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标志,成为凝聚京族的重要方式;哈节反映了京族浓厚的怀祖追宗的历史意识;海洋文化贯穿于哈节的始终,表现了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情怀。
     
      【关键词】哈节;传统仪式;文化精神
     
      【作者】陈家柳,广西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
     
      表现一个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京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唯一以海为生的海洋民族,因其居住区域及族源上的原因,民族文化独具特色。集京族传统文化精华于一身的京族哈节,不仅反映了京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还影响着京族的现在和未来。哈节的各种仪式,充分表现和蕴涵了京族丰富的文化精神。
      
      一、“哈节”的传统仪式
      
      京族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主要分布在江平镇“京族三岛”(万尾、山心、巫头)。现有人口2万多人,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
      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哈”是京语,是“歌”的意思,“哈节”即是歌节。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海神公镇海大王的诞辰而举行的,以唱歌贯穿始终的祀神节和祭祖、祈福、禳灾活动为主要内容。“文革”期间曾一度停顿,改革开放后从1985年起逐渐恢复。考虑到各村分别连续地举行哈节,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交流,也能使欢乐的节日气氛得以延长,同时适当推迟哈节举办的日期,在气候相对凉爽的环境下更利于哈节各项活动的开展,因此节期彼此错开。万尾在农历六月初十,巫头在八月初一,山心在八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
      哈节的各项活动主要在“哈亭”内举行。最早的哈亭比较简易,只是木柱草盖的小亭子。经过不断的修葺、改建,后来发展到木石砖瓦结构的庙宇式建筑,现今哈亭的修建更是融入了现代建筑元素。哈亭为二进式结构,屋顶采用反翘曲线式样,上面饰以红瓦,与白色的主体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屋脊正中是双龙戏珠图案的雕塑。哈亭内部分为正殿和左右偏厅两大部分,正殿供奉镇海大王等诸位神灵和当地京族主要姓氏祖先的牌位。因殿内供奉的镇海大王又被京族人称为“海龙王”,所以正殿又称“龙廷”。
      节日期间的活动安排主要由社区组织“翁村”筹划、安排,村委会以及村里其他德高望重的老人也出谋献策,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哈节的整个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1.迎神
      在哈节第一天,村民们齐集哈亭,等到吉时便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架到海边迎神,把本村信奉的神灵请进哈亭。
      迎神仪式是哈节中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迎神队伍由负责哈节主要仪式的人香公(负责哈亭节日庆典及日常哈亭烧香)、翁祝(祭神时诵读祭文)、正祭员(又称“万拜人”,祭神时斟酒)、陪祭员(又称“哈头”,祭神时敬酒)、通唱(包括正、副通唱,主持哈节祭神仪式) 、引唱(包括东、西引唱,祭神时引导祭祀队伍)、执事(传递祭品),以及负责举旗擎伞方队 、抬香案台方队、抬神架台方队、持各式鼓钹的方队组成。近年来,迎神队伍中又新增了身穿京族传统服装的礼仪方队和文艺表演方队,还有受邀参加哈节的越南代表组成的方队。由多方队、上百人组成的迎神队伍声势浩大,十分气派。迎神所用的器物,如香案台、神架台也在不断更新,愈加讲究做工,更突显出迎神仪式的庄重。
      到了吉时,迎神队伍便从哈亭出发,赴海边迎神,一路上鼓乐齐鸣,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但又不失热闹的祭祀氛围。抵达海边的迎神地点后,由香公、翁祝等几人面向江山半岛白龙尾上的镇海大王庙进行一番迎神祷告,然后香公面朝神架台上的神灵牌位卜“杯繡 ”, 连得三次“阴阳卦”后,表明神灵已同意村民们的祈福,可以将神灵迎回。迎神队伍浩浩荡荡返回哈亭。
      2.祭神
      哈节的祭神仪式要持续几天,分为大祭和小祭,哈节第二天是大祭,随后几天都是小祭。大祭与小祭最大的区别是在大祭上必须宰杀一头生猪作为祭品。以前在祭神仪式开始前先要宰“养象”作祭品。所谓“养象”,是由上年哈节结束后新选出的8名陪祭员各饲养一头大猪,在当年祭神仪式开始前从中选出养得最肥的一头猪。
      祭神仪式从上午开始,大祭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小祭约需一个小时。哈节的祭神仪式受道教及汉文化的影响极深,与当地汉族在祠堂里举行的春秋二祭大体相同。先由正祭员读迎神祝 词:“恭维王!三江孕秀,五岳储精。秉北方之正气,维东海之英灵。天地共其德,日月秉其明。……”接着遵循哈节传统的祭祀程序,奏乐,摆放祭品,祭祀人员用桃叶水洗净双手后,给神灵进献香烛烧酒,同时哈妹们伴以“进香舞”、“进酒舞”,然后由翁祝用京语诵读祭文,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最后将纸宝、祭文在灵位前焚烧。祭神的全过程, 始终笼罩着庄严、肃穆、隆重的祭神氛围。哈节的祭祀礼仪词由正、副通唱用京语诵读,整个祭祀仪式都严格遵循传统的程序,数百年来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3.入席(即“坐蒙”)
      到了哈节最后两天,祭神礼毕后,还要在哈亭内设席饮宴,称为“入席”或“坐蒙”。按传统规定,凡是本地京族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便有资格入席。村里每年都会根据“乡饮簿”(就是成年男子参加哈节“坐蒙”的花名册)的顺序,轮流安排“坐蒙”的人员。
       “坐蒙”时在哈亭左右偏厅铺上草席,摆上特制的圆桌,大家围着圆桌席地而坐,六人或八人一桌。“坐蒙”的菜肴除少数由“哈头”提供外,大部分由参加“坐蒙”的各家自备,轮流出菜。按传统规定,“坐蒙”时妇女不能入席,不能捧菜上桌。改革开放以后,民族交流日益频繁,哈节也开始邀请一些非京族的领导和贵宾参加“坐蒙”,并允许女性嘉宾入席,但本村的妇女仍遵循传统不能入席。宴席中有哈妹“唱哈”、独弦琴演奏等独具京族特色的文艺表演,参加“坐蒙”的人也可以即兴表演节目,自娱自乐。
      4.送神
       “唱哈”结束后就送走神灵。等到了哈节最后一天的吉时,香公在神位前念颂《送神词》:“恭维王!三扛孕秀,五岳储精。秉北方之正气,维东海之英灵。天地共其德,日月秉其明。感之必通,求之必应。今日良辰,起驾还宫。来年仲秋,再御龙亭。承蒙圣德洋洋, 瞻仰天恩浩浩。相安相乐,男女康宁。”然后卜“杯繡”,需得连续三次“ 胜繡”后, 撤下“封庭杆”,哈妹们跳起蕴涵驱赶野鬼邪魔、恢复哈亭往日平静之意的“花棍舞”,神灵即可平安送走。送神仪式后,为期数天的哈节便告结束。
      哈节的主要活动除了祭神拜祖、“坐蒙”外,最重要的活动内容就是“唱哈”。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男的叫“哈哥”,两个女的叫“哈妹”。这三人一般都特意从越南请来。由“哈妹”轮流演唱,“哈哥”用琴伴奏。演唱时一个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中间,手里拿着两个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摇摆摆地敲。另外一个“哈妹”则坐在旁边的地上,两手敲着竹制的梆子与之唱和,使之押韵。当“哈妹”唱完一句,“哈哥”便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和奏,直到主唱的“哈妹”累了,再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唱哈”时,在哈亭中间铺一张草席,主唱的哈妹赤脚站在草席中间,边唱边用手里的两根小竹棍合着歌声敲打节奏;其余几个哈妹坐在主哈妹身后,由其中一人敲着竹制的梆子伴奏。当哈妹唱到精彩处时,旁边有人负责敲击鼓、钹应和,将“唱哈”的气氛推向高潮。唱哈活动从迎神的当晚就开始了,但时间不长,只能算是“唱哈”的序幕,哈妹们简单演唱几曲,中间穿插几个舞蹈,大约持续一个小时。从第二天祭神起,“唱哈”分下午和晚上两段,唱哈活动正式开始。哈妹们跳着“进香舞”、“花舞”、“跳天灯”、“竹竿舞 ”等唱哈节的祭祀舞蹈以及一些新编排的反映京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舞蹈;唱着内容丰富的“哈歌”。“唱哈”中演唱的“哈词”多有歌本流传,以“字喃”写成,内容包括记述民间宗教信仰、京族的历史传说、汉族的古典诗词、情歌以及反映京族人民生产生活新面貌等, 都是由京族人民十分熟悉或喜闻乐见的故事编写成的,因而深受京族同胞的欢迎。
     
      二、京族哈节的文化精神
      
      哈节作为京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从产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节日内容的精髓,包括祭祀神灵、拜祭祖先、唱哈娱乐和坐蒙共饮等,对京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如下的京族文化精神:
      1.哈节寄托了京族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已成为京族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标志。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热闹、最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哈节和哈亭几乎浓缩了京族所有传统文化的精华。哈节活动最能集中展示京族传统文化全貌,是京族人民长期从事海洋渔业生产的文化积淀;哈亭则是京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除哈节一整套祭神娱神传统仪式外 ,独弦琴、京族歌舞、神话传说、英雄故事、民族服饰、民族小吃等传统文化都在哈亭里聚集,哈节、哈亭使京族传统文化闻名遐迩,充满魅力。哈节里的一切活动,既不是单纯的祭祀、怀念,也不是单纯的热闹、娱乐,它是京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体现。哈节上独具特色的京族文化,包括祭祀、唱哈以及坐蒙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袅娜多姿的京族服装和让人惊叹的独弦琴演奏等,这些具有鲜明京族特色的东西使得哈节成了京族的标志。
      通过在节庆活动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宣扬,哈节完成了对族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信仰、历史、文化、道德规范的教育与传承。比如哈妹所唱的“哈词”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民间宗教信仰,目的在于借助神灵来对族人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京族各种故事传说( 民间叙事诗),如《琴仙》、《宋珍陈菊花》等,宣传抑恶扬善,追求美好生活等;汉族古典诗词,主要是叙事诗和抒情诗,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译成京语,用京曲演唱情歌。除了哈妹在哈亭里唱哈之外,京族男女还在哈亭外的树林间自由对唱。
      哈节文化满足了京族人民的精神需要,哈节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标志,并成为京族现存的文化传统的活的见证。同时,哈节文化起到确认京族文化特性的作用,成为京族文化的象征及其成员灵感和文化间交流的源泉,也成为凝聚京族的重要方式。
      2.哈节反映了京族浓厚的怀祖追宗历史意识。
      传统节庆中的不少民俗活动都是围绕着祭奠祖先而展开的。在传统节日中有很多专门的“祭祖节日”。如在汉族地区,每到中元节、清明节等节日之际,人们或相携赶往先祖墓前祭扫 ,或者在街头巷尾点上一堆烧纸,用以寄托对先人的感念追思之情。这种追念先人的祭祀活动,归根到底乃是中国人“报本返始”观念的现实表现和表达,反映了中华民族尊重历史、追慕先人的优良传统。传统节庆中不仅有围绕纪念个人先祖而展开的祭祀活动,更有对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及地方历史上受崇拜人物”的纪念活动。尽管节日仪礼中也采取了相当多的 祭祀祈祷手段,但都属于纪念人物,真切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尊重历史、崇拜英雄的传统,是其浓重历史意识的直接表露。
      京族在尊重历史、追慕先人这一点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京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是跨境而居的同源民族,习俗相近,语言相通。自公元1511年起,京族陆续从越南海防附近迁来现在的居所京族三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京族虽然受到了汉族、壮族等民族文化的影响,但其传统节日哈节却仍一直保持着海洋民族的特点,近五百年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已经完全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然而缅怀思念创 业艰辛的先祖以激励后人,确实是人之常情。
      从哈节的起源上看,哈节是起源于镇海大王铲除蜈蚣精的传说。相传京族三岛一带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中的白龙岛上住着一只蜈蚣精,凡是经过的船只,必须奉献一个人给它吃, 否则蜈蚣精便兴风作浪,打翻船只,吞食渔民。镇海大王利用智慧帮助这一带的人民铲除掉了这只害人的蜈蚣精。蜈蚣精被斩成三段,头变巫头岛,身变山心岛,尾变万尾岛,就是现在的“京族三岛”。京族祖先为了感谢镇海大王除妖灭害的大恩大德,便尊奉他为护岛 神,并为之立哈亭供奉,每年都到海边将其迎回哈亭来享祭,这就成了京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哈节。这个传说,表达了京族人民对神公和祖先的感恩和怀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京族惩恶扬善、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
      祭神和送神仪式的祝词也深刻体现了京族人民追慕先人的情怀。祭神时,由正祭员读迎神祝词:“恭维王!三江孕秀,五岳储精。秉北方之正气,维东海之英灵。天地共其德,日月秉其明。”送神时香公在神位前念颂《送神词》:“恭维王!三扛孕秀,五岳储精。秉北方之正气,维东海之英灵。天地共其德,日月秉其明。感之必通,求之必应。今日良辰,起驾还宫。来年仲秋,再御龙亭。承蒙圣德洋洋,瞻仰天恩浩浩。相安相乐,男女康宁。”字里行间,古朴中映出典雅,怀念中透着感恩。
      哈亭内的圆柱上都雕写着记述京族历史的楹联或诗词,据说有些楹联从哈亭建立之初就有了,一直流传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正殿的两副楹联“风云一遍白腾江上接威灵,社稷两会青史边中垂火烈”、“古塞南帮成源例山河置永固,今朝中国敬念存社稷智帷丰”,简单两句对联浓缩了京族的昨天和今天,更是直接反映了京族人民尊重历史、怀念先祖的共同心声。
      3.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始终贯穿哈节,显示出京族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情怀。
      特别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京族文化的海洋韵味。京族常年生活在海岛,大海养育了京族人民, 海上劳动是他们的主要产业。大海捕捞,海滩摸螺,与风浪搏斗,与自然抗争。大海上变幻无常的恶劣环境,台风巨浪的屡屡袭击,都不能击垮这个人口较少的民族。这使得他们深信,正是有了镇海大王的暗中保佑,才使他们屡次逢凶化吉,平安归来。而哈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祭祀他们的保护神镇海大王。哈亭里供奉的正神,包括哈节期间的许多歌舞活动,都是围绕着祭祀、颂扬镇海大王来进行的。如迎神之时,全村所有男女老少,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迎接镇海大王等神至哈亭。
      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中,海里的神仙、动植物都拟人化了。人物活动也与大海为活动背景和舞台。如动植物童话与寓言《海龙王开大会》、《海白鳝和长颈鹤》、《山揽探海》,以海里动物反映人情世态的故事《白牛鱼的故事》、《鲎的故事》,历史传说《三岛传说》, 寓言故事《日月分道》,神话故事《镇海大王》、《珠子降龙》等,都和海洋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京族的歌谣调有30多种,民歌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生产生存环境的影响,有不少歌曲都与大海相关。这些传说和歌谣大多在哈节上传唱。如有一首海歌这样唱道:“潮涨潮退不离海,风吹云走不离天;大路不断牛脚印,海上不断钓鱼船。"有一首情歌的歌词是:“ 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到岸,望妹伸手过来牵。"独弦琴是京族独有 的民族乐器,它演秦出来的声音优雅动听,似大海的儿女在吟唱。民间故事《独弦琴的声音》传说,独弦琴是由龙宫传来人间的宝物。这些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化,体现了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
      而从京族宗教信仰上看,则显示出了兼收并蓄的特点。旧时京族民间信仰多神,宗教信仰为道教、佛教、巫教相混杂,而以道教为主,也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观察哈亭里的神灵牌位,镇海大王被作为最重要的神祗来供奉,另外还有其他诸神和京家祖先;在灵光禅寺,供奉观音菩萨;在三婆庙,供奉观音老母、柳杏公主和德昭婆婆。此外,京族人还在渔船的船头设有“海公”和“海婆”牌位,每次出海都要在神位前焚香祷告,祈求平安。
      从哈节及平时的道教仪式上看,京族的道教,与传统道教有所差异。京族没有系统的道教典籍,且“道”的观念也很淡薄。他们不以传统道教的道、经、师为“三宝”,而尊佛、法、僧为“三宝”;所诵经文,也是道、佛相杂。他们信奉多神,既尊奉道、佛神灵,也尊奉本民族的民间诸神。他们做的法式,具有浓厚的民间巫术色彩,事事都以“杯繡 ”占卜。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杂糅了道、佛、巫而形成的京族民间宗教信仰,体现了京族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情怀。
      4.哈节具有强化族群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功能。
      少数民族节日具有强化族群认同、模塑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功能。节庆活动是民族情感的黏合剂,是民族认同的标识,而且在群体道德的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凝聚力是伴随着民族特征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意识的增长而得以加强的。民族节日文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民族节日文化的这一文化传承功能,鲜活地体现在哈节之中。
      作为京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哈节为京族同胞增进交流、加深了解提供了最便利的机会。传统上,参加哈节的京族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纷纷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借此对唱情歌,互相加深了解,寻找终身伴侣。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京族分散到全广西甚至全国各地,哈节为这些散居外地的京族人提供了一个回乡团聚的机会,哈节成为维系各地京族同胞情感的纽带。同时,哈节已经成为京族群体认同和参与的活动,在哈节中,大家其乐融融地自觉融入到节日活动的之中,人人都成为节日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并在其中感受到京族文化传统的无穷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文化无形中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发扬。
      
      三、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京族哈节文化植根于处于特定地理环境中的海洋文化。它反映了京族的经济状况、文化面貌和心理素质,体现了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适应独特的海洋环境而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并通过哈节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意识,对京族文化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哈节文化也起到确认京族文化特性的作用,成为京族文化的象征及其成员灵感和文化间交流的源泉,也成为凝聚京族的重要方式,并且在今天京族的文化及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哈节文化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可喜的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一批热心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京族哈节已经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哈节文化得到了堂堂正正的、切实可行的保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不遗余力的帮助下,包括京族哈节文化在内的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化,将会不断被激活,民族文化将会不断地复兴,这必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玉、冼少华等编著:《当代中国的京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2]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202.103.233.139:82/cgi-bin/link.exe。
      [3]马居里、陈家柳主编:《京族——广西东兴市山心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7月。
  • 回复
回复标题
回复
验证码 B1BB     现已启用安全审核机制,管理员审核后可见。
  仅限注册会员回复,请先 登录系统
栏目直达:东兴信息网

www.538100.cn©东兴信息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桂ICP备07003839号-4   桂公网安备45068102000016号
东兴信息网,东兴市房产信息,东兴供求信息,东兴人才网,东兴红木批发市场,东兴旅游画报,东兴企业名录,东兴知道,东兴论坛,东兴网,东兴热线,东兴市生活信息免费发布平台
东兴信息网(www.538100.cn)联系人:黄先生13788103312 | 营业时间:09:00-17:00(周一至五) | 营业地址:东兴市新华路147号